【清中晚期·广东十三行外销银盒】
文化赋值:3万
鉴定估值:3万
市场报价:3万
刘雄点评:传统的金银器的盒子一般都是做成分体式的,会比较小巧一些,咱们这一件是一个连体式的造型,五面都刻划了精细的花纹,这个整体呈现的是清代时期广州外贸银器的风格。广州在清初的时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乾隆朝一直到鸦片战争以前这100多年,它作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通商口岸,基本上垄断了中西贸易1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中国银子一直是一个贸易的顺差,当时很多银子在广州当地也有一部分是熔入到银器的制作之中,成为外销银器重要的银料来源,也造就了当时的外贸银器的历史。
陈建明点评:这件银盒是五面满工,上面用锤鍱加錾刻的工艺立体浮雕出了非常复杂繁密的图案,上面有龙、凤、狮子、犀牛、刀马人物还有麒麟送子......,也是中国传统器物上面常见的纹样。骑在这些马、狮子、龙、凤身上的人物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些头上包着厚厚的头巾,养着浓密的胡子,穿着长袍,这个形象是非常典型的印度人形象。那么这样的银盒究竟是一个老物件还是臆造的一个玩意呢?
我的个人鉴定结论这是一件清代中晚期广东十三行外销银器的真品。当年广东自从清代制定了一口通商的政策以后,十三行就成为了中国和世界贸易的唯一窗口,在这个窗口当中,所有销往欧洲的手工艺品当中就包含了银器这个类项。银器在当时有很多,除了中国传统的纹饰以外,有一部分是根据西方人的审美和要求来样加工的,它上面的很多纹样就体现出东西方交流的画面。这件器物定为清代中晚期是因为这个盒子底下有三个戳记,中间是“昌源”,边上两个戳记是“纹足”。“昌源”就是国内做这类金银制品的银楼、商号,“纹足”事实上应该把它倒过来念,就是“足纹”,打银盒是用十足的纹银来打制。这种长方形的小戳记在清代中晚期的银器上才开始频繁的出现,在清代早期的银器上还很少见,这也是我们断代的一个依据。这只银盒当时出口都是实用器,它是装鼻烟和雪茄用的,当年十三行出口到欧洲的银器绝大部分都是实用器,比如说像这种银盒,还有西方人用的银餐具,还有欧洲贵族们喝茶喝咖啡用的成套的银咖啡具、茶具。
谢碧君点评:近三两年我们去看很多国外的网站更常出现类似的拍品,其实不光这一件长方盒这种性质的,包括像盘、碗、杯、碟、壶在国外的网站上是屡见不鲜,一直都是有市场成交的,很多国人也比较爱去购藏这类的器物。2015年北京诚轩拍过也是跟您这一件的题材相类,比您这一件的体量稍微小一点,它当时的成交价是(约)2.8万元。2019年佳士得拍过一个19世纪出口外销成对保存的寿桃形银盒,成交价是(约)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