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意象带给人的是一种与景观建立的情感上的联系,这是为了打造主体氛围,可以形成个性化从而避免落入单一重复的“困境”。
田园综合体中乡村景观意象的营造, 需要经过实地调查分析并项目在地块的意象特征,并通过景观设计手段将其景观意象特征大化的保留与完整体现, 才能真正营造出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乡村景观。
可以说景观意象是景观规划的核心要素,一般从三个方面表达和营造。
保留并强化有农耕文化特质的山水地脉特征
乡村景观意象随着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地区居民对其利用的形式差异,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具有浓厚地方自然环境特征与区域文化特征的乡土景观,这是本土农耕文化的直接反映。它既区别于原始的山水地貌和已被高度开发的城市空间, 具有明显的边界特征,但又与周边区域相互渗透融合。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中应进行自然资源的适宜性、开发程度及生态承载量分析评价, 将其作为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尊重场地乡村地脉形态, 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场地的山水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打造具有连续性、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塑造良好的地域性生态景观格局。
提供可展示乡土民俗的社会活动空间场景
空间场景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不期在环境、资源、文化、地域、美学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它存在于城市、郊区、乡村或荒野等所构成的连续时空中。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中, 对乡村民俗、田园生活的联想和引发情绪的共鸣, 需要借用某一个特征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给场地的空间场景重新展示典型场面或传统活动, 以真实而立体的景观空间塑造一种特征和氛围,可以促使游客对传统文化有更具体且感性的理解。
展现乡土特色资源景观并强化景观特征点
乡土资源在与人的长期相互作用中, 会形成独特的地域化景观印象。像乡村景观的植物设计与城市观赏植物的配置模式就有所不同,它不仅需要加大乡土植物种植的比例, 还应充分考虑植物的乡土特性, 模拟周边环境的自然植物群落进行设计。
项目需要根据本土乡村景观中识别度较高的乡土植物和具备一定观赏效果的经济类植物进行区域意象的设计表达,使景观具备更广的被识别特征。
主动强化并保留原有山水地貌
该项目结合山水地貌特征和景观体系,对山体、水系、农田和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了大程度的保留与利用。
“山地度假板块”以打造“野奢隐”、”鸟巢式“的度假基地为核心,重点营造乡村花果飘香、山林秘境的度假环境,给游客一种清闲自在又有归属感的山野意象。
该板块借助优美的生态环境,由乡村酒店、白果庄园、度假公园形成一个景观主轴线,依托原有山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场地山水骨架,使乡村景观立面视觉层次更丰富可感。
轴线向四周发散,利用天然山水谷地,构造各种主题果林等节点,强化了“野奢隐”、”鸟巢式“的体验记忆,为发展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活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