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港
儿童物理降温仪推出新概念:“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竟有39万以上的人死于不安全注射。95 % 以上的人并不知道滥用输液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70 %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根据现状,以上原则渐渐被淘汰,新一代降温观念由此诞生,打造物理降温港的新概念诞生。
物理降温指用温水擦拭、冰袋湿敷等方式,利用传导或蒸发散热的原理为高热病人降温。
物理降温的正确部位需根据降温的方法选择,包括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等。
物理降温方法和部位:物理降温常采用冰袋降温、温水或酒精擦浴等,不同方式部位有所差别。
具体如下:
物理降温仪冰袋降温:利用冰袋,放置于患者前额、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等部位,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传统使用温水或乙醇擦浴:小毛巾浸入温水或乙醇中,拧至半干,缠于手上成手套状,遵循双上肢→腰背部→双下肢的顺序进行擦拭。擦浴全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患者着凉。
注意事项
物理降温时,应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在物理降温的全过程要仔细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输液危害:
1.儿童用药易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异常反应
2.对血管的危害,可能导致局部静脉炎的情况
3.儿童输液过多引起人体的免疫下降
4.输液过程中,速度过快或者输液量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5.输液过程中儿童会受到惊吓紧张
6.反复的输液会造成血管的硬化,容易形成血栓
临床输液港经常人满为患,且儿童和老人的数量占比较高,由传统的输液港模式转换为新型物理降温港模式,效益可观。并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人士对输液的不提倡和政策趋势,也体现出物理降温港的价值和重要性。
传统的降温方式:冰敷、退热贴、温水擦拭、温水浴、酒精擦拭等,或药物输液。以上降温方式存在的很多弊端,不属于有效的降温手法,无法达到医院科室的创收效果。结合临床大量的学术报告,均可体现物理降温设备降温冷敷要优于传统降温方式,效果大大提升。
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对小儿疾病的转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发热应用物理降温。LF-630儿童物理降温仪采用航天级半导体控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患儿体温,可以缓解高热患儿不适症状,改善睡眠情况,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LF-630物理降温仪其他功能
①体温监测:红外线体温监测功能,当体温传感器检测温度低36℃或高于40℃时会有“嘀嘀”的蜂鸣提示音。
②便携把手:符合人体工学,握持舒适,方便转运。
③工作时间 :定时范围为10~240min,调整级差为10min,定时允差±5%。
④音乐治疗:内置国际辅助康复治疗名曲10首,音量0~9级,可随意调节。
⑤产品通过ISO13485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有保证。
LF-630物理降温仪(儿童型)采用物理降温能够有效降低患儿体温,LF-630物理降温仪可以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把儿童的体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操作简单、降温速度快、效果明显,能够保证儿童的安全。
物理降温的部位有额头部、双侧太阳穴部和颈椎动脉处,也可以放于病人的腋下骨窝,肘窝等部位。在使用冰袋降温的时候要注意冰袋不能过硬,和人皮肤接触的时间不能太长,在使用冰袋的时候可以用隔离垫包住冰袋再使用,冰袋要经常更换地方进行降温。
物理降温仪是冰袋升级替代产品,有更多的适用性,其使用方便、卫生、用途广泛。也可用于体育界运动员训练及比赛过程中以外碰伤、扭伤、摔伤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