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数字音乐胃肠治疗仪(多型号可选)
型号:CGP-I/II/III
数字音乐胃肠治疗仪是国内采用音乐电作为起搏信号的胃肠功能治疗仪,利用类正弦信号与音乐信号的优化叠加,模拟出接近于正常人体的胃电生理信号。用该复合信号进行胃肠起搏可快速建立“跟随—谐振”效应,使胃肠电节律得到改善。普通中低频信号由于频率单一穿透能力弱,很难影响到起搏点达到胃肠起搏的功效。
“胃肠起搏”类似心脏起搏是学术界公认的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不同于“神经肌肉刺激”、“透药”、“红外热疗”、“磁疗”、“推拿按摩”等物理疗法。这些疗法可能会对某些症状有所改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胃肠电节律,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针对音乐电起搏信号的特点,研发并注册了胃肠起搏电极。该电极中导电粘胶的成分为高分子纳米材料与中低频治疗仪、透药治疗仪等所使用的电极片成分有本质区别。使用其他电极会对起搏信号产生衰减和干扰,可能会有不良反应。
数字音乐胃肠治疗仪如何进行治疗?
1.胃肠起搏(图中黄线表示)
将起搏电极贴于胃起搏点在体表的投影位置(正极至于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向右旁开2-4cm处;负极至于中点向左旁开3-5cm再往上1cm处)。
2.穴位刺激(图中绿线表示)
将穴位刺激电极贴与双脚足三里穴位处(该穴位为胃肠功能的主控穴位),也可贴于合谷穴。
3.音乐疗法(图中黑线表示)
治疗过程中头戴耳机聆听音乐。刺激的强弱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同步变化,犹如音乐喷泉。
4.每次治疗20-40分钟,每天两次,7天为一个疗程。
操作简单,无需护士陪同!
数字音乐胃肠治疗仪产品适用范围:
产品研发
该产品基于“体表胃肠起搏”的基本理论,采用“音乐电”[1]技术模拟起搏信号,使刺激信号更接近人体自然规律,更易被胃肠所接受。通过对胃肠起搏点的刺激,纠正异常的胃电节律或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从而驱动胃肠道有节律的蠕动可促进胃液与各种消化酶的分泌,缓解和消除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体表胃肠起搏理论是由体内胃肠起搏演变而来。美国在90年代就已开展了体内胃肠起搏治疗(类似心脏起搏术)并取得了令人的效果。由于体内起搏需要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到胃部并长时间滞留体内,导致技术较复杂成本高受众少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国内的欧阳守教授就将此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体表起搏的概念。其核心仍然是基于胃肠起搏点的电活动可被外加电流刺激所驱动这一特点。只是施加刺激电流的方式从体内植入电极变成了体表贴敷电极。治疗方式从直接刺激胃肠起搏点变成了间接刺激,驱动作用有所减弱,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同样可以修正紊乱的胃电活动,达到调节胃肠道功能的目的。由于该方式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于实施、风险小成本低,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发展。
2012年陆军军医大学的陈东风和杨敏教授取得了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技术的发明,将体表胃肠起搏疗法的疗效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众所周知胃肠起搏疗法的核心就是通过仪器模拟一个正常的胃电信号,用这个信号去刺激胃肠,让胃肠跟随该信号的节律运动,从而恢复正常的运动节律。该疗法能否产生作用且疗效是否显著的关键条件有两个:1.必须在起搏点上施加电刺激(电流必须流经起搏点),如刺激非起搏区域将无法驱使胃肠运动。2.信号越接近人体自然胃电信号,越容易驱动胃肠使其产生跟随效应。对于体表胃肠起搏来说,为了满足要求电极所贴位置必须为起搏点位于体表的投影区(位置固定),且刺激信号必须有一定穿透力,不能只刺激到皮肤和肌肉组织就完事了(普通中低频电疗仪通常只能刺激到神经肌肉组织);为了满足第二点就要求刺激信号好是动态的、形态丰富的信号,这样更容易拟合人体自身胃电信号,“骗”过胃肠,使其跟随该信号运动。体表胃肠起搏疗效的好坏完全由起搏信号决定。
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