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财点评:这件东西确实是一个盏托,如果更加严谨地说这应该是个茶托。因为盏托在古代按照它的功能有两种,一个就是喝茶,上面放一个茶盏;再有一个就是上面放一个酒盏,叫酒托。往往这个茶托里面是中空的,为了把茶盏放在上面比较稳固,因为茶盏的体积比较大一些。而这个酒托它上面是鼓出来的,这个小的酒杯或者酒盏放在上面,相对来说看起来更加美观一些。其实这个就是茶托,它出现得是比较早的,早的时候在两晋时期,基本到了唐宋金元之后,一直到明清这个东西就非常地普及了。
为什么古代他非得要用这种东西呢,他直接拿一个盏或者拿一个碗不就可以喝了吗?这个盏托它的实用功能就是,实用的就是不烫手;第二,它也比较干净卫生,万一你不小心洒了之后,你会洒到这个托盘上面;后,我们的茶文化在宋代的时候非常地发达,说它用这种托代表它有一定的仪式感。
这个茶托它也是上面做成一个圆口的杯口,底下还做成了这个是五缺口,那就是花瓣形的。它这个圈足还微微的有一些外撇,露出它比较细腻洁白的胎体,看上去还有一些粘砂的现象。它通体施的是这种黑釉,看上去特别得明亮,它口沿的部分和托盘的部分还是发出那种酱褐色的颜色。
为什么是赝品呢?其实在高古瓷器里面,这个形制是很重要的。我们看到这个形,它做得就很拙劣,这个比例把握得都是不协调的,它上边这个直径有些过大了。再有它这个花口做得也是很笨拙的,看上去以后特别得生硬。从这个釉光来看是很明亮,它是发的那种油腻的感觉,这种釉质也是不通透的。我们《华山论鉴》海选,包括我们网上鉴定的时候我老是用这个油腻和不通透这种形容词来形容这个釉,其实这都是一个感觉。我们大家其实尽量地去多作比较,你拿一个新的和老的东西(作比较),你理解什么叫通透,什么叫油腻,什么叫莹润,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高古瓷器基本上都是单色釉,你会看釉了,应该说对一件东西的把握,它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再有一点我们看到这件东西它的露胎处,它这个胎体是洁白的,看上去是很湿嫩的。如果是老的,它应该是宋代的,宋代到现在将近一千年了,它的胎体应该是比较干燥一些的,说这就是一个新仿的。
经我鉴定,这是一件宋代·定窑黑釉茶托的仿品。
观察席意见:茶托就像刚才宋老师说的,它的设计之初是为了防止喝茶的时候烫手。其实我们也知道,这个饮茶的风俗其实比较盛行的时候,是在唐代才开始普及开来的。在唐代有本书叫做《资暇集》,作者他就写道当时唐代的时候不是特别流行专有的茶托,一般性的托子是有的。突然某这个四川,它书里面写道是蜀地,突然有有一群人拿碟子衬托在茶盏的下面,在碟子上还加一个蜡环,用蜡环来固定茶盏就可以防止这个茶汤烫手。那么到后来有了装饰的需求,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茶托。有很多造型,像这样的圆口的,也有很多像花形的、荷叶形的。书里面还写到当时晚唐时期流行的一种荷叶盏托,后来我们考古发现这种荷叶盏托确实有制作,在宁波的码头的遗址出土过越窑的荷叶盏托,就和书里面写的是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