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起搏治疗仪简介
胃肠起搏治疗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医疗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胃肠起搏点的电活动可以被外加电流刺激所驱动,模仿人体副交感神经给肠胃电信号,从而促使紊乱的胃肠活动产生跟随效应,恢复正常节律。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胃胀、胃痛、不消化、嗳气、早饱、厌食、胃轻瘫、胃下垂、胃起搏动力弱(胃挪动动力不足)、胃节律紊乱综合症,以及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症、习惯性便秘等症状。
治疗原理
胃肠起搏治疗仪通过模拟健康人胃肠电信号,设计成胃肠双路起搏信号输出,可分别对胃肠起搏点进行生物反馈起搏。这种治疗方式能够纠正异常的胃肠电节律,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促使胃肠产生足够有效的节律性收缩及推进运动,从而缓解或消除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适应症和适用科室
胃肠起搏治疗仪适用于多种科室,包括消化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老年科、中医理疗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脾胃科、肛肠科、康复等广泛科室。它可以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胃轻瘫、肠功能紊乱、化疗术后顽固性恶心呕吐、功能性腹胀、腹痛、肠易激胃肠疾病、胃动过缓、胃动过速、胃电节律紊乱等多种疾病。
优势
胃肠起搏治疗仪相比传统的药物治疗,具有无痛苦、风险小、操作简单、费用低、适用广泛等优点。它不需要经过消化系统,避免了胃肠道对药物的分解和破坏,用药量少、见效快。由于不经肝脏代谢,无毒副反应,特别适合于胃肠疾病患者4。
发展历程
胃肠起搏治疗仪的研究始于1922年,由Alvarez和Mahoney首次揭示了胃肠起搏点的存在。到了1966年,Berger等人开始应用肠刺激器或人造“胃肠起搏器”对胃肠术后患者进行实验性胃肠起搏。1986年中国欧阳守等人提出了“体表胃肠起搏概念”,并在1995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98年,吴云霞教授开创了外治法治疗肠粘连疾病的先河,并发现在胃肠特定部位外加特定电流信号能有效改善人因胃动力差所导致的各种不适症状。
胃肠起搏治疗仪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医疗设备,它通过高科技手段模拟正常的胃肠生物电信号,对胃肠起搏点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