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县西清泉市出土的沈尹钲,铸有铭文42字。本文对铭文中个别字词试作新释,认为该器是楚国令尹兼司马叶公沈诸梁所铸,铭文中"沈尹"的含义是"沈"姓。裴祗事迹未见史载,人们很难从传世文献中探查裴祗的生平概况与家族渊源;出土的裴祗墓志记载了裴祗的生平状况、仕宦履绩,为史学工作者研究河东裴氏家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裴祗墓志提供的新线索与佐证材料,成为史学工作者研究裴氏家族的重要补充文献资料。裴祗墓志所载材料结合传世文献,对后人理解西晋初年的社会风气与尊崇儒家礼制的思想潮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5年,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天玺华府项目建设,对该区域M24M245发掘整理。出土有青瓷执壶、白瓷执壶、瓷碗、绞胎枕、铜镜、铜钱、铁器等随葬品。其中M244出土的绞胎花枕做工精细,上刻"裴家花枕"字样,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研究相关器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数量统计的基础上,本文对徐悲鸿风景油画的绘制时段进行了依次考证,为后续研究务实了基础。徐悲鸿在留法之初即开始画风景油画,但他绘制风景油画的主要时段集中在2世纪3、4年代,尤其是4年代初旅居印度、云南期间,5年代以后基本不再画风景油画。11年3月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新展中有一个《古代佛造像艺术》的专题展,其中展出了1件隋唐时期的"善业泥",文字说明为"善业泥佛像",并解释这种工艺的制作方法是"用净水澄泥,再以细绢过滤,调匀颜色,和以胶水,铸铜为范,由范成像"。笔者一直对这类造像感兴趣,而国博展览的说明留给我们阐释的空间很大,考虑到藏传佛教流行制作的擦擦与之的对应关系,本文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这种小型佛造像的名称,二是汉藏这种小型造像的题材比较。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虞夏时期中原地区的城址大量涌现。比较研究这两个时期城址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二者既有内在的连续性,又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这一过程正体现了文献记载的从"万邦"林立到夏王朝统一国家的出现的社会变革。
华豫之门鉴宝报名热线-点击鉴定
焦作出土的二联仓、三联仓陶仓楼在焦作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出土数量较少,是众多类型陶仓楼中的一个新类型、新品种,在汉代建筑明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类陶仓楼在焦作的出土于马作墓群和白庄墓群范围,时代应为东汉中期前后。7年12月至28年3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西史赵村城中村改造工程中,清理了135座古墓葬。其中M126形制较大,葬具一椁两棺,出土有陶器、、玉石器、车马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特征判断,M126的时代约为战国中期偏早,墓主人可能属大夫之列。平原省委旧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和平路中段,占地面积约2亩。它建于1949年到195年之间,现存一座主楼,四座辅楼,建筑风格以苏式为主。作为平原省委的办公场所,它是平原省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对研究平原省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济南大辛庄遗址是一座自商代前期后段至商代后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包含典型的商文化和传统的岳石文化两种因素。自商代早期后段商夷联盟解体后,大辛庄一带始终是商族和东夷族、军事活动频繁,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深刻的重要地带。大辛庄一带极有可能为商朝经略东方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图式"一词在美术类文献中经常被误用。本文旨在通过追溯"图式"的源流以及它在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艺术史中的广泛应用来阐释其意义和重要性。"图式"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是对事物的概括认识。"图式"Zui初通过遗传获得,之后则通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流和不断被修正而发展。绘画中的"图式"概念被赋予了具体的可视性形体,但它基本是一个"原型"的概念,这个"原型"具有很大的先验性和普适性。把"图式"视为个性化的风格违背了其原本的涵义。为研究滇东地区青铜时代金属技术,本文采用金相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云南省曲靖市八塔台墓地出土的24件铜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早期至西汉后期,铜器材质一直以锡青铜为主,合金配比技术渐趋成熟;西汉后期,该地能够制造铅锡青铜器,用镀锡和鎏金装饰铜器表面。
基本数据的准确性是对考古报告的基本要求。王城岗大城的面积是推测出来的,使用"复原"一词不当。以古史记载中所见夏代积年的期限来判定哪座城址是禹都阳城,是个世纪性难题,目前尚未解决。本文从侯马铸铜遗址出土鼎模入手,在对鼎各个部位陶模进行详细分类与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探求制模过程中工匠如何分型。根据各部位鼎模分型特征结合典型的晋式青铜鼎复原出鼎的分型图,并与殷墟孝民屯出土鼎模相比较,指出商周青铜器制模工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说明分型制模的进步性。本文得出了鼎耳、鼎足、鼎腹部、捉手等部位分型的新认识,这些部位的分型都与纹饰的复杂程度有关。清乾隆朝宫廷画院中出现了数量较多、题材多样的仿古画作。就风格而言,这些仿古画作既留心西洋学,又保留传统画法,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画风,以期达到乾隆帝所追求之"全"的境界。就仿画与内府收藏的关系而言,乾隆朝仿古画作的仿画对象大都来自内府所藏。集大成的乾隆朝内府收藏书画,不仅为仿古绘画活动提供了古画资源与临仿对象,更扩展了仿古的视野范围。临仿对象并不限于一家一派,而是十分多样。乾隆朝仿古绘画活动与传统汉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出身于满洲,但乾隆帝所主张临仿的"古",却并非东北满族之古,而是汉文化传统之古。曾姬方壶之铭颇多修辞,故引起广泛讨论和诸多异解。本文在充分参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铭文进行了通盘解读。楚宣王26年,圣桓夫人曾姬撒手而去。丧主为她选择的阴宅,是漾陵一带墓地中的,于是铸造了宗庙用的青铜祭器加以纪念。由建设阴宅而铸器,在青铜铭文中;而墓葬称陵、墓地称蒿间,在出土文献中都是Zui早的。壶铭对研究古代的墓葬、墓地和死后世界颇有助益。
华豫之门鉴宝报名热线-点击鉴定
华豫之门专家联系报名电话-点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