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冲击镇痛仪
临床上常用的冷疗方式为冰袋、冰按摩、冷却剂喷雾、局部冰水浴等。
实际上,冷因子传导方式包括3种:
一为传递,此方式冷却速度较慢、降温能力层级较轻,且只能限制在局部,比如冰敷、冰袋等;
二为对流,此方式作用部位与作用深度相对局限,比如冷喷雾;
三为升华,通常可以提供超低温,并且可以迅速降温、效果强劲,比如冷冻舱、高压气体喷射、液氮消融等。传递与对流的冷疗方式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而升华冷疗可作为独立的治疗手段。
低温冲击镇痛仪通过喷射出超低温的干燥二氧化碳,在治疗部位表面形成干冰微晶,干冰因物理升华吸收热量,将局部患处组织快速降温到4℃以下,瞬时降温形成的“热冲击效应”引起系统性的血管舒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速免疫反应的发生,激活淋巴系统,从而达到快速镇痛、消肿、抗炎、缓解痉挛的作用。
术后疼痛是因创伤性血肿压迫或炎性反应物质刺激局部末梢神经所引起。手术造成的血管损伤、扩张充血及微小血栓导致微循环不畅,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物质在局部浸润,损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管内容物增多,使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引起组织发生水肿,进而加重疼痛。
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诊治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破坏膝关节结构与功能程度小、诊断准确、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膝关节镜手术其创伤小,但患者在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而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够减轻术后疼痛、解除局部组织痉挛、加快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发生。
选取120例行关节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低温冲击镇痛仪,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冰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和肿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及住院天数。
(1)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及住院天数比较
(2)两组术后膝关节肿胀度情况比较(cm,x -±s)
(3)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为97.7%,明显 高于对照组的8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温冲击镇痛仪与传统冰袋相比,具有制冷方便快速、治疗时间短、效果显著以及安全无菌等优势,可达到术后尽早康复的目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床位周转、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1] 杨茜,刘冰莹,金真等 低温冲击镇痛仪与传统冰袋冷敷在膝关节镜术后消肿和镇痛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2):74-76.[2] 王姿入,倪国新质疑与思考:软组织损伤康复中是否应摒弃冷疗[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