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古董鉴定收藏,古玩界历来有这样的说法:玩古玩没有不打眼的,没有不上当的。可是这么多年来,在王先生看过的不计其数的器物中,还没有发现王先生看错东西上了当的事。他的图书中著录了那么多藏品,在社会上出版发行了这么多年,也没听到有谁说某件东西整个儿是个“瞎活儿”。
唐瓷那种雍容博大的异国情调(或称“胡风”)已经消失,而充满于宋瓷的却是一种幽柔典雅的文人趣味。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代表着两个不代的精神面貌。据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考证:“定窑印花纹饰来源于缂丝,把库丝图案局部地移植到瓷器上,纹饰题材构图都比较成熟。
乙未冬在杭州时,市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今在庆元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街市所货下等低物,使其质更加以细腻,兼以岁久,则乱真矣。
透过的表面现象深入本质的“望气”,当然是古玩鉴赏层次,绝非人人能做到,客观地说,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几个人能真做到。王先生能行,是因为底蕴深厚。他从小涉猎文化,研究和绘画,气韵和精神在和绘画上的反映为鲜明。在此基础上,他又研究青铜器、漆器、佛像、造像、、竹刻、家具,融会贯通,到了这些器物间内在相应的联系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找到历史脉络,能站在高端,不是着眼具象,而是放眼宏观,对各类品和鉴定品加以审视判断,透过器物的表象看到时代特质和水准两个本质。
有关哥窑的文献记载,早见于元代孔克齐撰《静斋至正直记》一书。该书卷四「窑器不足珍」条载:「尝议旧定器、官窑等物,皆不足为珍玩,盖予真有所见也。在家时,沈子成自余干州归,携至旧御土窑器径尺肉碟二个,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等者,博古者往往不能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