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彬受命出使爪哇、苏门答腊,西洋琐里等国。而外国使团也纷纷来到中国,永乐一朝先后有四个国家的国王泛海而来,而其中竟有三位国王不幸病故于中国,埋葬在中华大地。值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其中六次发生在永乐时代,均为朱棣直接干预的活动。
这类瓷器花纹和造型十分丰富,是郑和下西洋带往中东的瓷器:青花伊斯兰花纹双耳扁壶、青花折枝茶花纹双耳扁壶、青花海浪刻白龙纹扁壶、青花开光花果纹执壶、青花并蒂莲纹大盘、青花一束莲大盘、青花折枝花纹盖皿、青花伊斯兰花纹卧足碗、青花筒状盘(又叫无挡尊)、釉里红梅竹纹笔盒、金彩花卉敛口钵、白釉环底双耳扁壶、白。
朱棣本人在对外交往中推行的是「厚往薄来」的怀柔之策,当年郑和的庞大舰队虽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宝船也早已化为灰烬,但郑和宝船运载并销往中东地区的瓷器都留存至今。从十四至十五世纪初景德镇外销瓷来看,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在景德镇盛行,其制品堪称是那一时代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元青花中的纹饰题材非常丰富,其中的人物、花卉、动物等纹饰有鲜明的中国画意味。洪武青花则显单调,少见动物纹,不见有人物纹饰,而永乐时期的青花比洪武青花纹饰题材丰富。永乐青花纹饰一改洪武那种繁缛茂密的元青花遗风而更趋疏朗清丽。
器物的主题纹样多以花卉和瑞果纹为主,花卉纹除继续沿用洪武纹样外,另增了剪秋罗、秋葵、月季、桂花和牵牛等。瑞果纹则有葡萄、荔枝、寿桃、柿子、甜瓜、樱桃、枇杷、银杏等。流行一种由六或八种折枝花果纹为一组、等距离地分布于器物内壁的所谓「散点式」装饰。
这种装饰形式洪武不曾使用,元代与宋代瓷器上未见,但唐代金银器和铜镜上则较为常见,永乐时采用的「散点式」装饰,可能是受唐代工艺品影响,而将其装饰形式移植到瓷器上的。永乐首开青花装饰碗底先例,纹饰有龙、凤、菊和龟锦纹(实为唐金银器上的忍冬花结纹)。
富有画意的花鸟纹、仙女纹、婴戏纹、胡人乐舞纹等均首见于永乐官窑。奇特的海兽纹亦为永乐时始用,宣德时才流行。作为辅助纹及边饰的纹饰有:蕉叶、如意云、回纹、卷叶纹、海涛纹和莲瓣纹等;蕉叶纹叶片中茎多不渲染;回纹多环绕连续;海潮纹潮头与水波疏密对比鲜明,线条富于变化,显得极为流畅和谐。
比较特殊的是永乐又开始出现人物纹装饰瓷器,如青花仕女棋琴书画纹碗,该器所饰是永乐青花纹饰中难得一见的人物纹样。永乐青花窝盘所绘青花庭院小景纹,与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中的松树小景构图颇相似。永乐青花岁寒三友纹大窝盘所绘松竹梅纹,其竹叶的画法与元代倪瓒《竹枝图》中的竹叶一致,梅枝的画法与则元人画《墨梅图》构图相似。
永乐青花纹饰比洪武时期精美丰富,有些青花构图形式成了后世的范本。元代青花题材比永乐丰富(有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文化元素),而永乐青花则传承了更多的中国画传统。永乐官窑对元代青花花纹有许多模仿,如:永乐绿彩灵枝竹叶纹器托。
该器上的纹样与元代集宁路出土的夹衫上的刺绣灵芝竹叶纹一致,洪武永乐官窑都有继承。元青花开光纹样,洪武官窑有继承,永乐官窑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为简化。元青花海水纹样,洪武官窑也有继承,永乐官窑青花所绘海水纹洪武青花更疏朗。
永乐官窑青花纹饰有许多直接模仿于元青花,而更多的则直接取材于中国画题材与技法。「独步本朝」的康熙青花康熙青花瓷器「独步本朝」是众所周知的。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堪称。其胎质格外致密,造型均挺拔俊秀,无论瓶、壶、炉、罐、碗、盘、碟、勺,一律紧凑硬朗,「骨感」鲜明,没有拖泥带水、交代不清的现象。
康熙朝瓷器烧造时间长,品种多,其主要品种必须牢记。哪些品种有代表性、标准器的造型比例也必须记住,这对于康熙朝瓷器鉴别的独立应对是必不可少的。康熙早期的青花瓷器多古朴凝重,中期以后造型变化较大,标准规范化的统一形制开始出现,新的品种层出不穷,多达近百种。
青花墨分五色,远山近水尽收眼底。鉴定方面,先要看其胎质是不是足够致密紧凑,露胎处有无「糯米汁」现象。康熙青花瓷器的胎体有足够的坚硬度,因为只有胎体有足够的硬度,在拉坯成型后才会使器物整体有挺拔向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