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之门怎么报名、鉴宝时间,怎么参加:天下收藏古玩街(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东三街)。
华豫之门名师讲堂
党项族在北迁之前,其生产方式不同于中原的农耕,而是以游牧业为主,基于这样的生存方式,其生活用品的设计自然与党项族人游牧的生活需求相适应,西夏陶瓷扁壶具有经典的形态特征。它是一项实用性与审美性合一的智慧产物。
就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西夏陶瓷扁壶主要有盆形扁壶、罐形扁壶以及碗形扁壶这三种类型。盆形扁壶采用的制作方式是将两个盆坯对口黏合在一起烧制而成,其属于可携带的扁壶形瓷器,体型相对较大,厚重粗糙,目前出土的均为素面,无刻花装饰。罐形扁壶是由罐形坯体加工而成,故名罐形扁壶。这类扁壶的制作方式是直接将圆形罐体两边粘贴耳系,并用铆钉加固,以便提携。碗形扁壶制作工艺是将两个拉好的碗坯扣合,扣槽处根据需要,或用手指、木棍压实一圈,形成凹凸堆积的装饰纹样,或者直接抹平堆纹而产生一种简洁的效果,之后再对合成的坯体开壶口,安装耳系、上釉,或进行剔、刻、釉等装饰工艺。各项工艺完成之后,再将壶放入特定的烘干房烘干,后装窑烧制。碗形扁壶是西夏陶瓷扁壶中的典型代表,出土数量多且种类多样,它对于党项族生活的重要程度。
西夏陶瓷扁壶的设计,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它又在此基础上体现了党项民族的审美偏好及精神追求。西夏瓷器的装饰纹样、生产工艺以及在题材的选择上都展现了民族特色。例如扁壶上的牡丹装饰纹样,深受宋瓷的影响,但它的整体艺术风格依然体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性,展现了北方民族豪迈雄壮、率真淳朴的精神风貌,体现了西夏民族多层次的社会生活。
西夏陶瓷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在装饰花纹的使用方面各有特点。例如宁夏海原县征集收藏的一件四系剔刻花扁壶,用一枝花开四朵的缠枝牡丹作装饰。该壶高37.5cm,口径为7.0 cm,腹径为30.0cm,底圈足径为10.0 cm。直唇口,长颈,通体施茶叶末釉,腹部不施釉,露米黄胎。面部有凸起的圈足,并以圈足为中心,剔刻出一圈缠枝牡丹纹饰。西夏瓷器上的缠枝牡丹花纹是藤蔓牡丹花形象的再现。缠枝牡丹花为藤科草本,属多年宿生根、耐高寒的植物。当时西夏国部分寒冷地区有野生资源分布,单花品种居多。植物纹样在壶身的运用体现了西夏人顺应自然、与自然相融的生存观。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将植物形态的纹样描绘在陶器上,这反映了植物对人类生存的参与,大自然以植物为中介实现对人类生存的营养供给,人从植物中获得生存能量。这种依存关系使人类对植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部分植物不能食用,但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生活增加美感,起到装饰生活空间的作用。对于植物纹样的应用体现了西夏人的泛爱观,他们将植物视为与人平等的生命体,都是得天地之灵而生的生命组织体,植物与人类同属生命之象,共同运转于世界生命共同体之中。古人认为万物相通,植物与人的形态不同,却能找到与人共通的内在品质,这是一种本源上的共通,这些壶身上的植物纹样具有反映人类生存环境的特殊寓意。如图所示,壶身上的牡丹纹样婉转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具有流畅和谐的美感。人们从此花的生长特点中感受到了活泼延绵的生命状态,这种花纹被广泛用于表达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寓意。这一抽象纹样也是西夏人以心灵体物、与世界万物相容的结果。缠枝牡丹花也是象征爱情的花卉纹饰之一,这件西夏瓷壶上的缠枝牡丹绕过开光,不受其阻断,花枝环绕于壶身,次第绽放,意味绵长。